春暖花开之际,《真爱营业》《非标准恋爱》等多部爱情片上映,然而票房与口碑却双双遇冷。这不禁让人发问:年轻人真的对爱情电影“祛魅”了吗?
相关数据显示,83%的年轻人仍将爱情视为人生重要选项,但社交媒体的介入、新型恋爱关系的涌现,正在重塑当代人的情感图景。本期《今日影评》对话影评人周桂伊,探讨当下电影中有哪些爱情新样态?
爱情电影为何乏力?热点之下缺了真情
《真爱营业》以网红情侣“假戏真做”为噱头,《非标准恋爱》聚焦打破刻板印象的“直球追爱”,两部影片看似紧扣热点,却未能打动观众。
周桂伊指出:“创作者太执着于术,而忽略了道。”所谓“术”,是紧跟短视频、贴标签、流量密码等热点;而“道”,才是爱情片最核心的情感共鸣。
当下爱情片将现实中的情感乱象直接搬上银幕:合约情侣炒作、网红直播分手反转、恋爱综艺剧本化……这些情节固然真实,却未能深挖背后的情感逻辑。周桂伊比喻:“热点就像啤酒的泡沫,热闹却无味;真正令人动容的是冰山下的情感本质。”
经典爱情电影,如《花样年华》用禁忌感勾勒出爱情的游离与隐忍,如《初恋这件小事》以青涩暗恋映射自我成长,它们之所以历久弥新,正是因为触达了爱情的本质,让人甘愿打破自我、向对方靠近。
社交时代的爱情:从合约情侣到情感商品化
电影《真爱营业》中“假恋爱真营业”的桥段,正是现实社交媒体的缩影。周桂伊揭露,许多网红情侣实为MCN机构签约的“演员”,他们的甜蜜互动、分手大戏皆是流水线生产的剧本,与爱情毫无关系,只是一场流量生意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“情感商品化”正在消解人们对真实关系的信任。当爱情沦为博眼球的工具,亲密关系也变成了可量化的数据:粉丝数、点赞量、CP超话排名等等,以流量为标尺的情感中,正在批量生产爱情代餐。
《非标准恋爱》中主角用“假结婚”挽救掉粉危机,恰是这种扭曲价值观的投射。周桂伊提醒:“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情感,出卖幸福换利益的人,终将失去幸福本身。”
曾经恋综里的明星情侣让观众嗑糖上头,最终却是以离婚收场;也有离婚综艺试图用节目挽回破裂的感情,反而加速了关系的崩塌。这些案例无不印证,被展示的幸福,终难抵挡现实的消磨。
赛博恋人:爱情代餐,是解药还是毒药?
当现实情感充满不确定性,年轻人开始转向“赛博恋爱”,与AI恋人24小时互动、定制理想型虚拟伴侣、在元宇宙举办婚礼等这类现象也引发不少热议。
周桂伊坦言:“技术本是为弥补人类的脆弱”,而我们在爱情面前恰恰脆弱至极,AI恋人提供无条件的赞美、及时的回应,甚至模拟出嫉妒与激情,这种“完美关系”如同一面镜子,照见的是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恋。
电影《她》早已预言了这种关系的脆弱性:男主爱上AI系统“萨曼莎”,却因无法忍受她同时与上千人恋爱而崩溃;当系统升级覆盖记忆时,爱人瞬间变成陌生人。
现实中的爱需要付出、妥协,这与自恋完全对立;人可以和AI谈恋爱,但无法与代码共度余生。
回归现实,爱情的本质是爱具体的人
面对“爱情电影过时论”,周桂伊给出了更深的思考:“不是观众不需要爱情片,而是他们对情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现代年轻人清醒而矛盾,既渴望亲密又恐惧束缚,这种心态投射到观影选择上,便形成了对“工业糖精”的排斥。
真正的爱情电影,应当超越表层的甜蜜,直面人性的复杂。如《泰坦尼克号》中阶级差异与生命抉择的碰撞,《花束般的恋爱》里琐碎日常对激情的消磨与重建。
周桂伊总结:“爱情只是引火索,最终点燃的是人性的光彩。”当下创作者若想破局,或许该少一些对流量的迎合,多一些对真实情感的敬畏。毕竟银幕内外,人们期待的始终是“爱具体的人”的勇气,以及那份让彼此变得更好的力量。
期待下一次,观众看到银幕上的男女主角再次相遇时,不是一个“网红梗”或“大数据爱情模板”,而是两颗心如何笨拙地、真实地,彼此靠近。
无间:陈浩民上线,改变4人结局,蓝冰的真实身份让人意外
1304资讯2025-09-21周星驰巧遇五月天晒合照 自荐才艺想组成六月天
1303资讯2025-09-21肖战10秒哭戏火上热搜!新华社点名宣传,郑晓龙这次淘到宝了
1105资讯2025-09-21从入门到入魔,令人捧腹的邪门乐队电影
758资讯2025-09-20日本动画电影首日票房冠军!宫崎骏新作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获高口碑 创造清明档新片首日票房新纪录 观众:一部不可错过的大师之作
709资讯2025-09-21北京市教委回应网红艺考生作弊:近日被多次反映,核查中
693资讯2025-09-20王海歌卸任华鼎奖主席,曾致力创建世界一流电影奖项
683资讯2025-09-20宋仲基女友正面照公开 曾当演员现在是英语老师
682资讯2025-09-21妻子情人同住一室,将私生子带回家养?杨议的“真实面目”被戳穿
679资讯2025-09-21佟丽娅清明节带9岁儿子阿那亚度假,儿子肉嘟嘟个头长得飞快
621资讯2025-09-21